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一次根本性转变。作为美国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和全球性城市,芝加哥具有较为丰富的经济转型经验,研究院通过对芝加哥发展的产业转型策略、就业方向选择分析研究,为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应对全球经济转型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1.芝加哥经济现状
芝加哥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全球企业总部、高端商业服务业中心。芝加哥大都市区是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美国第三大都市区,也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市场动力、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需求,成为大都市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尽管芝加哥竞争性资源较为富足,经济长期保持高效、多元化发展,但在过去10年,芝加哥的产出总量、就业率、生产力等指标均不容乐观。
2.芝加哥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芝加哥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渐减弱,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已落后于整个美国及其他大都市区(图1)。2000—2010年芝加哥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仅为美国的一半(芝加哥0.8%,美国1.6%),人均区域生产总值(GRP)增长落后于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图2)。芝加哥大都市区人口净增长缓慢,2000—2010年均增长仅为0.4%,低于全美0.9%的一半;市区人口净减少20万人(主要是周边郊区),就业人数年均下降速度远远高于整个美国(芝加哥-0.7%,美国-0.15%)。
芝加哥人力资源接近400万,是美国的第三大劳动力市场。但是,近年来芝加哥区域经济向知识型产业(如IT业、科技服务业)方向转变,约有60%的工作需要中等教育以上(大学或大专)水平,而芝加哥只有54%的工人能达到这个水平。2006—2010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芝加哥大都市区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和建筑业就业岗位过剩,工人失业严重,其中建筑业就业率下降了近30%。人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职住不平衡,快速增长的就业中心远离一般居住区,导致有能力工作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出现部分地区集中贫穷现象,芝加哥市区的贫困率是芝加哥大都市区的2倍以上。
图1芝加哥大都市区与美国人均GRP、GDP等经济指标比较(2000-2010年)
图2美国主要大都市人均GRP(千美元)比较(2000—2010年)
3.芝加哥经济转型应对策略
芝加哥市发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规划》,通过五种主要市场杠杆对芝加哥现状发展条件的分析论证,规划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框架,并为芝加哥未来经济发展制定出十大转型策略。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世界商务中心和总部基地,增加区域吸引力;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的重要交通运输及物流枢纽;建设旅游度假及休闲娱乐的首选目的地;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出口基地;创建需求驱动型和目标导向型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促进成熟市场和新型行业创新,支持创业;加大投资,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统筹开发社区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增长;创建蓬勃发展的企业环境和管理流程。十大发展策略互惠互促、协同发展,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为芝加哥大都市区的“未来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构建一个可持续繁荣的全球性经济中心城市,创造更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表1芝加哥大都市区市场杠杆分析一览表(2010年)
4.经验启示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经济发展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城市都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中国的转型是世界转型的重要部分,芝加哥经济转型经验给构筑、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转型理论提供了借鉴。
(1)芝加哥经济转型规划立足于现实,起始于城市,着眼于区域,放眼于全球,通过严谨的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框架。对中国而言,同样需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条件,要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战略,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同时,还应聚焦贫困、教育、住房、公共健康、安全、交通、环境、社区发展及整体生活质量等社会关注问题的分析研究,确保全社会达成共识并有效组织实施。
(2)全球经济一体化关系到世界经济全局的大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给我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学习借鉴芝加哥经验,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有效手段,因此,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政策导向、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的优化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