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广东综保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发展

2020-09-03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助于带动四川省参与国际分工、集聚优质要素、形成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功能最全适用性最广的海关保税监管场所,能够有效整合现代通关模式、税收优惠政策和专业港口物流,降低外向型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二者互补作用是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广东省作为外向型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对两者的运用上有独到的见地,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其概况与发展特点,并从中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以为四川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概况与发展特点

从设立数量来看,广东省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截止到目前,广东省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高达8个,综合保税区数量也有8个。广东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发展特点主要如下。

 image.png

1. 布局分布集中

广东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分布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主要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模式覆盖,综合保税区类型多为复合型(口岸枢纽型+产业基地型),强调兼顾和结合使用二者的功能。广州、深圳、东莞和汕头等相对发达地区实现了两个以上的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覆盖。

2. 保税物流业发达

依托珠三角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口岸和枢纽的作用,并基于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业物流需求,保税物流蓬勃发展。2019年全国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总额前10中广东省占据4席,为广东省保税物流中心(B型)总数的一半,保税物流业发展成绩卓越,为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image.png


3. 业态创新效益明显

保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19年全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进出口268亿元,同比增长23%,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保税维修聚集效益显现,全年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440亿元,产品范围覆盖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机电产品和航空发动机等;保税金融服务方面,融资租赁业务实施“海关异地委托监管模式”,打造飞机融资租赁平台,保税进口飞机33架,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32%。

二、经验借鉴总结

广东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的重心和特色在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方面。在这两个特点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下。

1. 在保税物流发展方面。充分依托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口岸,大力发展口岸枢纽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一方面利用枢纽优势发掘和扩大保税物流规模,另一方面利用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功能和政策优势为枢纽附能,提高枢纽辐射能力。

2. 在保税服务发展方面。保税维修可依托现有加工制造项目,拓展保税维修服务,争取将企业的保障维修服务中心设在综合保税区内,综合和更大程度利用现有的技术的产能投资。保税展示可在现有跨境电商业态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可充分利用设备保税功能,提供展示服务,并在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培训、体验等其他一系列延伸保税服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