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使冷链物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1]由此可见,冷链物流是一条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供应链,始终贯穿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产业链条中,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冷链设备生产制造、冷链物流运营和应用需求领域三大环节构成的冷链物流产业链。这里,研究院将对冷链物流产业链的基本构成、发展情况与困境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从政策和需求的角度对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分析。
1、冷链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冷链设施设备的建设与生产制造,中游包括冷链运输、仓储等物流的运营,下游是冷链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产品、医药、电商及化工等领域。
图1 冷链物流产业链
1.1 产业链上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上游企业为冷链设备的生产制造企业,由于冷链设备属于特种装备制造,因此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发展较为成熟。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约为6053万吨(折合1.51亿m³),同比增长15.56%,人均冷库容量0.11m³,与日本(0.32m³)、美国(0.49m³)、加拿大(0.316m³)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台,同比增长18.16%,冷链设施设备建设加快推进。
图2 冷链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0﹞1066号),公布2020年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为推动国家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带动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表1 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1.2 产业链中游:冷链市场集中度低,区域企业分布不均衡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13),冷链物流企业可分为三大类,即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较多,但是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总收入为2886亿元,其中百强冷链物流企业总营收为398.24亿元,较2017年增长53.27%,行业集中度为13.8%,行业整体仍然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冷链物流企业10强营收为214.81亿元,占百强企业总营收的54%,头部集聚效应明显,行业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评估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九批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据来看,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共78家,四星级及以上冷链物流企业共53家,市场主体竞争加强。
表2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分类及标准
(资料来源:《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13))
图3 冷链物流行业总收入及集中度情况
图4 冷链物流企业分布情况
图5 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分布情况
根据中冷联盟发布的《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显示,2019年,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约1832家,从分布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数量占比分别为32.26%、17.74%、16.1%,西北和东北地区企业较少,数量占比均不到10%;截至第九批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名单,我国目前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共78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有45家,西北、西南、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布较少,区域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分布不均衡,资源差距较大。
1.3 产业链下游:食品冷链高速增长,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新零售的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不断驱动冷链物流应用市场发展壮大,主要涵盖食品、医药和化工三大细分市场。其中,食品冷链涉及产品种类繁多、体量较大,约占冷链物流应用市场的90%,发展空间巨大。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为6.1亿元,同比增长26.82%,市场规模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5 2019年冷链物流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占比
图6 2015-2019年食品冷链物流总额及增长率
2 发展困境
2.1 冷链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达在70%左右,其中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所占比重最大,企业最终利润率仅在8%左右,当冷库面积100%利用时,利润率可以勉强达到20%。从冷链物流各环节分析,冷链流通率低、损耗高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表3 冷链物流成本及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预冷基础设施薄弱,“最先一公里”冷链运输发展较为滞后,货物损耗大幅提升。相关研究表明,不经预冷处理的果蔬在流通中损失率达到25%-30%,经过预冷处理的果蔬损失率仅为5%-10%。为了节约成本,有些中小企业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采用了“断链”方式运作——用常温运输代替冷链运输,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当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41%,与发达国家95%-98%的冷链流通率相比,差距甚大。“断链”运输导致冷链货物受损严重,每年我国冷链货物损耗率高达25%。
2.2 冷链物流资源分散
目前,由于冷链物流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冷链资源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配置。在普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平台资源较多,物流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冷链相关信息资源较少,难以集约化运作。
2.3 冷链标准化程度低
冷链物流标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由于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部分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以此“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3 发展前景
冷链物流产业是物流体系中的高附加值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产物,是关乎人民生产生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产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冷链物流产业将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3.1 政策驱动
近年来,国家以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为主要抓手,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环境下,冷链物流成为了国家防控输入型新冠病毒、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关键,国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意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支撑,中央一号文件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到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强调了重点和方向。在其他政策文件中,国家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标准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强调了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产业的支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下,未来冷链物流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活力、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表4 2018-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冷链相关政策
表5 近3年冷链物流相关政策
3.2 需求驱动
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生鲜冷冻产品,包括鲜肉及冷藏肉、水产品、速冻米面、果蔬、乳制品等五个门类,总产量从11.28亿吨增长至12.12亿吨,对应的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由9190万吨增长至18879万吨,占总产量的16%左右,需求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9.7%,冷链物流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图4 冷链物流需求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产业链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冷链物流产业链将逐步走向成熟。在此,研究院认为,未来冷链物流产业链还应从不断加强行业宣传、强化冷链物流意识,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打通全程冷链通道,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健全冷链物流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冷链物流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不断优化,为产业链的高速发展、承担更大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